孔子拜师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16:27:28
孔子拜师语文教案3篇

孔子拜师语文教案3篇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孔子拜师教案,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孔子拜师语文教案一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

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

传授佩服纳闷止境

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板块四:第一自然段(也可放在学习板块二时)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 ……此处隐藏671个字……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语文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

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3、学前指导。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问:你研究谁?你找到哪个句子来进行研究的?(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交流。)

研究孔子:

⑴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理解字面意思,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

⑵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

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点名说,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②你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的?(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⑶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⑸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⑹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小结谈话: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研究老子(那老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你找到哪些句子进行研究的?)

⑴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⑵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教师小结:老子虽然不是课文的主角,但我们可以从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动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学多才和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

6、朗读感悟: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子、老子高尚的品行,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⑴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①出示孔子和老子两人的对话。(同桌互读、指读)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你们认为呢?(试读、指读)有没有发现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师生分角色读)

四、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齐读)

五、课后作业

下节课我们要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希望同学们课外收集、背诵孔子、老子的名言,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从多方面谈谈自己对孔子、老子的认识。

《孔子拜师语文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